发布日期:2025-06-24 12:00 点击次数:194
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日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,大米。
日本和亚洲大多数国家一样,是一个把大米作为主粮的国家,他们真的很喜欢吃大米,甚至不少了解点日本文化的人都觉得大米就是日本人的命根子。他们骨子里刻着碳水加碳水的执着,以及对没有米吃和米骚动的焦虑。
现在呢日本的大米价格正在持续上涨,作为日本最大的消费品之一,它的价格上涨到底对日本人的切实生活有多大影响呢?这种影响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在长期作祟呢?
如果我们要探讨这个问题的话,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日本人究竟吃了多少大米呢?也就是他们每年能吃多少大米呢?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信息,日本人的大米人均年消费量大约为50.8公斤,也就是一个日本人一年要吃50.8公斤的大米,和隔壁同样以大米为主粮的韩国人均大米消耗量差不多。
这个数字呢不能说多,但也绝对不少了。那与之对应的日本的大米价格上涨了多少呢?餐饮店的堂食价格大概上涨了70%。说到这儿很多人对这个可能没什么实际概念,但是带入到日本人身上,这个价格那是相当疯狂了。
因为过去三四十年来,大米一直是没有什么价格变化的,但是突然间大米的价格暴涨了70%。很多人吃了几十年甚至半辈子的十块钱一碗的大米饭,突然间就变成20元一碗了,这是什么感觉?这生活成本增加的可不是一星半点的。
所以呢日本也出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场面,那就是开始囤大米了。民众呢纷纷把超市能买到的大米一扫而空,甚至出现了争抢的场面。事情呢一度闹得很大,以至于在咱这边都登上了新闻。当然了,涉及到菜篮子的工程,所有国家都相当的重视,日本也不例外,毕竟再这样下去,大米价格的问题都快事关国家安全了,所以日本第一时间就有了动作,那他们有什么动作呢?
哎没错,就是限购,不是从外面紧急进口,不是释放应急储备粮,他们的妙手是限购。意思就是大家少买点,少吃点,大米不就不紧缺了吗?而且大米贵,大家可以吃点别的呀,比如面条和面包。
高,实在是高。那既然如此,咱们顺着他们的思路继续。从现有市场数据来看,日本的大米价格确实从22年中开始持续的上涨了。但同时呢受国际小麦价格的影响,面包和面条的价格就相对的平稳,甚至在稳步的下降。在日本政府看来,大米如果贵买不到的话,日本民众完全可以吃面包和面条啊。
似乎用脚想一想的话有那么点道理,但是呢如果用脑子想的话,就知道这逻辑有多离谱了。在这儿呢咱先不讨论这种观点的想法是有多么的离谱,咱先思考一个问题。为啥在日本只有大米的价格如此疯狂上涨呢?这是为啥呢?其实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,保障自身的粮食安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对于日本呢同样如此。
因此日本当然也会大量进口面粉之类的粮食,但是在众多粮食种类中,唯独大米被关在了门外,简单来说就是什么都进口,但唯独不进口大米。当然了也有一点零星被强制进口的大米,但是这些大米要么被日本放到仓库里放到烂,要么呢拿去喂猪当饲料,反正日本政府就是不允许这些外面的大米在市场上流通。
这么看,日本它事实上是一个不进口大米的国家。或许换句话说,进口大米这件事儿是被日本严令禁止的。所以大米在日本长期以来一直都是被要求本国100%自给自足的。然后呢,日本政府再根据市场需求调控粮食的产量,只不过呢最近呢稍微有所放开,允许进口了。
但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,日本对进口的大米征收778%的关税,所以还是等于没放开,因此大家还是可以把日本当做一个封闭且孤立的大米市场。说到这儿大家能明白吧?咱继续。
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是什么呢?日本的国土基本都是山呢,可种植面积非常的少。在这样的前提下,想要做到百分之百的自给自足,又要做到不浪费本就不多的可种植面积和生产成本,这其实非常的困难。所以长期以来对于产量的把控,日本一直都很严格,甚至每年都在压缩,尽可能的把大米的产量与消耗量持平,也就是说好比日本全国一年消耗了100万吨大米,那明年日本就会种100万吨大米所需要的水稻,坚决做到不浪费一点点。
但是大家要知道,大米是农民种的,太君们要求还这么多,甚至还要减产,那农民肯定不乐意啊。所以日本呢,就为了安抚和保护农民的权益,给了农产品很高很高的补贴。说到这儿,日本的这个大米产业链条就很清晰了。日本政府如果预期下一年的大米消耗量会降低,那就会统筹大米的产量,要求农民呢纷纷减产,对应的政府就会给农民保障出售的价格,不让农民亏损。
这就是日本长期维持大米自给自足的操作。也正是因为这种操作,日本的大米价格近50年来基本没有什么变化。所以我们回到开始,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,大米的价格基本是一生都没有什么变化的。但是现在突然吃了四五十年十块钱一碗的大米,现在突然就变成20了,你说他们什么想法?
日本要沉没了?当然了,对于这种现象大家也都在做研究。日本平稳了四五十年的大米,怎么就突然来这么一个幺蛾子,长得这么离谱。日本呢有几个比较有名的观点,像什么天气之类的影响我就不提了,咱提两个日本人都非常认同的观点。
一个呢这些年大米价格的上涨,是因为游客对大米的需求和本国人对大米的需求重叠了,因此造成了严重的短缺。说人话就是大家买不到大米,吃不起大米,是因为去日本旅游的观光客把大米都吃完了,由于他们太能吃大米了,所以日本没米了,无语吧。行,就算你说的有道理,都是让外国人吃的。那咱来看看哪个国家的人最喜欢去日本旅游呢?
答案你或许会意外是韩国。2024年日本共接收国外观光客3678万名,其中韩国占了863万人。说到这儿大家明白了啊,那日本说大米都被游客吃光了,合着说的是都被韩国人吃了。关于游客的大米消耗量,日本也做了统计。对,哎,就是这么小气,他们连外国人去日本玩吃了多少大米都要算一算,那他们算出来有多少呢?
2022年7月到23年6月,观光客的大米消耗量在11000吨。二三年7月到二三年6月,大米的消耗量上涨到了51000吨的。这个数据其实就挺好笑的,日本把粮食短缺的问题归咎到游客身上,结果一算才吃了51000吨,这都不到日本全国消费量的1%的这个消耗量导致了日本大米的危机,让大米的价格上涨了近两倍。说得通吗?
所以这个论点任谁看来都是没有道理的,在我看来这其实更像是在diss韩国的而已。那说到这日本的大米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是没有分的的呢?前面说了日本禁止大米从外国进口的,并一直在控制产量和价格,这种孤立的市场其实是非常脆弱的,没有弹性的,因为它基本没有抗风险的能力。
正常来说一个国家的大米如果今年不不够的,从外部进口就行了。但是日本由于管理模式的现状根本无法实现,甚至在如此短缺的年份,日本呢还在持续的减产,这在我们看来或许根本无法想象。当然了,日本人呢也发现了这个问题,纷纷发出疑问,为什么我们不能大量的增产呢?尽可能的多种点不行吗?培育一些新品种增加的产量不行吗?答案呢是不行的。
像前文所说,日本为了大米的粮食安全,满足100%自给自足的要求,但是通过调控产量给农民补贴,维持相对固定的价格的这是在国会立过法的。但是突然间如果因为某些年的特殊情况突然增加产量了,日本呢就需要相对应的承担更多的补贴,批更多的预算,再加上价格上涨了容易,但是未来想降回去就难了。
而这些操作呢,进而就打破了原本数十年来的默契和规则,实行的成本太大。所以日本这两年虽然存在粮食短缺的现象,但是为了维持长期相对固定的价格,还是决定让日本民众在艰难时期,挺挺更划算。
这种操作方法和逻辑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是不太能够的要求,但是说一个大家比较能理解的另一个原因,那就是选票,在日本代表或捆绑农民意志的日本农协,在日本是非常庞大的票仓,也就是大部分太君背后的影子,所以农民的利益是每个日本政客都无法忽视的客观存在。这块蛋糕或者说这个不好惹的角色,大家都在有意识的维护和躲避,谁都不敢轻易得罪农协,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,是很难推动任何有建设性的变革的。
所以这也造成了全球独一份的奇特景观,所有国家都在有意识的增加可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的产量,而日本呢则在相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年年缩减种植面积和单位产量。甚至呢我还在之前看到一个消息,就是日本停止了各地高产值品种的研发,也就是有意的在土地里种植低质量的稻种,以控制原有的现状,并在日本国内呢进行饥饿营销,甚至不求对外出口,真的算是独一份儿了。
这其实呢还不算完,日本大米的前景其实更加灰暗。因为现在日本的农民呢也存在老龄化的现象。日本大概有140万的农民,其中70%都是6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。未来种地的人呢是会越来越少的,再加上日本的山地结构无法大规模的机械化,因此日本预计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产量会持续的减少。
那对于这样的现状,日本的民众也很愤怒和无奈,毕竟民以食为天,他们也确实很想改变现状,所以呢他们也一直在努力找出一个,能改变日本大米现状的人。最后呢也找到了谁呀?日本现在的首相石破茂。
石破茂呢曾经是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大臣,他在当大臣的时候呢有过一个愿景,什么愿景呢?他说大米的价格高涨会让消费者更加疏远大米,应该通过增加供应量来降低大米的价格,提高生产效率,同时呢保持价格的低位水平,未来多余的搞搞出口什么的。哎,这话说的让大家多开心呢。
所以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他当首相后,日本大米的现状呢会很快有所改变,都很期待他未来的动作。所以呢不管是他自愿的,还是被迫当上首相之后,不知道什么原因,他的口风就变了。而这就是日本大米背后的奇特现状,真的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国家呀。